上海探索超大城市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时间: 2024-01-27 18:36:17 |   作者: 半岛体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2023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淘汰落后产能450项、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约能源改造400万平方米……“双碳”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有意思的是,从“双碳”视角出发,有些代表聚焦小场景深耕细作,有些委员则立足大城市的定位提出新思路,共同探索超大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路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如何在小场景下推动“双碳”有大作为?市人大代表、上海绿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加亮把关注点聚焦到屋顶资源的利用上,建议将屋顶分布式光伏作为新能源赛道的发力点。他做过排摸,上海有大量厂房、产业园区和办公楼宇,在分布式光伏的建设方面有很大空间,“经过多年发展,光伏产业在国内的技术很成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绿色低碳能源,而借助屋顶这个存量资源,光伏发电可以就地消纳,在解决自身电力需求的情况下,还可以探索将余电卖给电网,极具经济性”。

  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已列入上海今年的计划,对此,方加亮建议,上海可将光伏项目纳入老旧厂房和楼宇的修建改建规划,形成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屋顶,提高光伏的覆盖率。对于暂不纳入修建或改建计划的老旧厂房和楼宇,可鼓励光伏企业对这类屋顶修缮后建设光伏项目,在实现旧顶翻新的同时,也拓展光伏的安装空间。

  “‘双碳’是一项全领域、全空间、全过程、全覆盖的工作,需要每个人都去参加了,每个人自身的小改变,都能推动这座城市的大发展。”市人大代表觉醒则把目光放在社区的“双碳”工作上,认为社区理应在“双碳”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觉醒在调研中发现,上海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时,格外的注意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在改建工程中会普遍采用绿色环保材料等,不同的区也会因地制宜展开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社区建设。比如,长宁区在小区改建过程中引入“生境花园”概念,融合绿化、科普、健身等多重空间功能,实现市民与自然的亲密互动。他建议,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小区创建工作,并将“双碳”工作作为创评文明小区的重要指标,鼓励社区以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双碳”事业,带动基层“双碳”事业发展。

  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既存在于小场景的点滴改变中,也需要大城市的系统集成,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项目、关键场景中提出新思路,找到新突破。

  绿色港口,是指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获得良好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港口。这是国际港口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发展趋势之一。市政协委员范春燕十分关注用清洁能源驱动绿色港口发展的话题,其中,LNG(液化天然气)加注业务又是绕不开的关键点。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港集中力量实现清洁燃料LNG加注服务常态化运营,3月,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中国首单”落地洋山港,年内完成了全球最大LNG燃料集装箱船加注。

  向“绿”而行的港口建设,离不开针对性的支持政策。范春燕建议,上海应为LNG新造船加注服务提供支持,为建造试航中的LNG船提供专门的加注服务和加注方案,以满足上海有关船厂新造LNG船舶的试航加注需求。

  市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认为,城市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最大应用场景,要打造绿色供应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科学减排。他建议,在市场机制方面,鼓励“链主”企业通过供应商黑白名单等措施,开展绿色材料选择、绿色采购、绿色供应商管理等工作,推动其上下游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开展减碳行动;在引导协作方面,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主动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同时为下游产品提供碳足迹清单数据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科学减排,推动重点行业全产业链环境绩效提升。

  他建议,上海可以建立重点行业强制性碳披露制度,引入第三方碳信息鉴证制度,同时,对接国际主流气候信息公开披露框架,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信息披露的地位和作用,为全球超大型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可借鉴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