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1-28 19:42:00 | 作者: 半岛体育
公民网盐城5月26日电 (马焘焘)从《江海导报》遗址所在的村舍走起,寻访革新脚印。近来,盐城大丰区发动“斗争百年路、启航新征途——寻访大丰赤色印记”大型融媒体新闻举动,走进《江海导报》遗址。此次大型融媒体新闻举动将探寻赤色遗址,发掘先进事迹,宏扬赤色文明,显示开展成果,展现大丰赤色印记异乎寻常的魅力,进一步鼓励广阔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紧记任务。
《江海导报》诞生于战役的烽火中,是苏中地委机关报,从属新华社苏中分社,于1945年12月创刊。虽然《江海导报》发行时间很短,发行量也不大,但《江海导报》的一些故事在草堰一带仍是广为流传。
1946年4月,新四军军报、苏中地委机关报《江海导报》社址迁到了现在草堰镇的西渣村四组。其时报社将一部电台安放在乡民黄祖恩家西厢房,印刷车间设在黄家前屋和中厅,修改部、排字房、装订和切纸车间设在近邻的许姓人家。报社有大印刷机1台,小印刷机2台。印刷机靠柴油机带动,缺油时就装上摇把和大轮盘靠人力操作。还有5台手摇和脚踏的小盘印刷机。报社担任印刷对开和四开两种报纸,也兼印校园讲义和纸币。除了印刷,报社还兼管发行,每天早上,来西渣装运报纸的人川流不息。
大丰区融媒中心查阅材料,用老电影、老照片的方式复原了《江海导报》印刷发行的情形。在那样严厉的革新战役环境,一群人在这里修改、印刷、发行“精神食粮”,西渣小镇既充满了活力,又时间处于危机。其时敌人预备北犯,常常有敌机在西渣上空回旋扭转窥视,报社同志就用草灰泡水将玻璃天窗悉数涂黑起来,避免被敌人看到屋子里的亮光,当地民兵也协同报社加强戒备,对交游行人严厉查看,极力保护报社正常运作。因为敌人张狂扫荡,报社没有长时间固定的作业地址,假如呈现敌情,有必要迅速将机器设备拆装搬运,报社修改跟记者们也都是平常拿笔,必要时握枪,随时预备战役。
1947年10月,跟着形势开展,苏中、苏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盐城兼并建立华中工委,《江海导报》改名为《华中报》。作为华中工委机关报,至此《江海导报》荣耀地完成了它时间短又艰巨的前史任务。
“大丰是革新老区,有着荣耀的革新传统和赤色基因。回忆我国的革新斗争和探究实践,在这汹涌澎湃的前史画卷中,咱们能看到大丰公民勇敢抗击的一页,也能看到党带领广阔公民群众奋勇前进的每一步。”大丰区委相关担任的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