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上海》《代号“221”》《五颜六色新我国》用镜头叙说新我国70年开展进程

时间: 2024-04-04 13:51:53 |   作者: 半岛体育

  献礼新我国建立70周年,9月23日起,由SMG纪录片中心制作的《大上海》《代号“221”》和《五颜六色新我国》三部纪录片,将先后登陆东方卫视和上海播送电视台写实频道。实在的镜头,掠过今日的上海,掠过高原上故地重游的科研工作者,也掠过许多普通而坚毅的面孔。这些纪录片攫取祖国的不同旁边面,用一同的画面言语将许多难以忘怀的瞬间谱成组曲,一同会聚成有关70年的叙事。9月19日,《大上海》首先举行了开播典礼。

  “大上海一说,早已有之。从改革敞开以来,咱们就不断叙说上海,记叙上海,诠释上海。一个大上海,可以有100种诠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天纲描述,“纪录片《大上海》是一版全新的解说,把中西融合的海派文明,放置于江南文明的大布景中从头了解。”9月23日,大型纪录片《大上海》将登陆东方卫视和上海播送电视台写实频道。该片也被界说为上海近年纪录片创造中的“一号工程”。纪录片分8集播出,每集50分钟,分别为《上海的开埠》《我国工业的发端》《东西汇流》《赤色革新的策源地》《存亡反抗》《公民的上海》《困难起飞》与《立异质量》;完好记载上海176年的前史进程,出现出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寻求杰出、开通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力。

  纪录片的制作历时三年。摄制组拍照了上海近百处遗址、遗址,累计拍照材料超越1000小时。一同还前往北京、广州、南京及香港等20多个城市取景,访问前史当事人、亲历者及相关后人共150余人;并奔赴英、法、美、德、俄等9个国家,拍照了许多遗落在国外的一手档案材料。“在汗牛充栋的史猜中,咱们鉴别、比较、提炼、选择、发掘,为的是尽力讲清楚上海的城市开展轨道,让人们了解上海、喜爱上海。”总导演徐冠群说。

  从我国在石库门里诞生,到艰苦卓绝的两次淞沪抗战;从上海人用“蚂蚁啃骨头”的精力建造新上海,到成为援助全国建造的重要工业基地;从第一支“小飞乐”股票的诞生,到浦东开发敞开的簇新华章;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到首届我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行……纪录片都娓娓道来。

  作为一部“城市列传”,《大上海》活跃归入新的艺术表现方法。《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抗战时的工厂内迁、进上海、陆家嘴开发公司办公室等场景及故事,初次以沙画方法出现,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欣赏体会。纪录片还选用相片再生、胶片上色等立异技能办法,使前史材料的表现力大为提高。制片人韩芸表明,纪录片不仅是期望“记载”一段前史,更意在让今日的人们了解上海。“看过纪录片,才会理解这片土地的敞开认识、契约精力、立异品质和工匠精力,都有其前史本源。”

  坐落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草原的原子城,是我国建造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发基地。上世纪60年代,老一辈科技工作人员隐姓埋名来到这儿研发战略核武器,其时对外称公营“221厂”。我国第一颗和第一颗氢弹便在这儿研发成功。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银滩”这个地名就从我国的版图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要代号“221”。“间隔第一颗爆破成功已有55周年,一向以来,以两弹一星为体裁的纪录片许多,咱们也认识了许多明星式的人物。”《代号“221”》总导演李晓说,“这次,纪录片把目光投向221基地数以万计、默默无闻的暗地工作者。”纪录片以“221厂”为视角,用印象记载我国、氢弹的研发前史,回望我国核工业在源起、研发和实验等方面获得的重大成就,展示我国核武器科研工作者的精力面貌。9月25日,纪录片将首先登陆写实频道,并于9月27日起在东方卫视播出。

  《代号“221”》于上一年11月发动,本年6月正式开拍,制作历时近1年。摄制组三赴青海实地寻访、勘景,共采访了30多位曾在221基地工作和战役过的白叟。纪录片分三集,第一集以“建厂”为主线,以建造者当下状况写实为副线厂”初建时期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第二集以研发为主轴,展示不为人知的前史;第三集时间跨度较长,从氢弹的制作、上世纪90年代初“221厂”撤厂销号,一向叙说到今日的旅行转型,照顾我国从具有核武器到无核化的大国担任。

  “贯穿纪录片一直的理念是见物、见人、见精力。”李晓泄漏,纪录片还选用了“重返前史现场”的叙说方法,10多位耄耋之年的白叟,受邀重回金银滩,实地叙说那段风云激荡的年月。为了这次拍照,有位日子在北京的白叟,专门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昆明进行高原适应性练习。还有位行将要做心脏搭桥手术的白叟,瞒着摄制组把手术推迟了。高原风大,气压低,不少白叟都是一边吸氧一边承受采访。“高原上,晚上10点左右才太阳落山,摄制组每天都从早上7点拍到晚上10点。”李晓说,白叟们步履蹒跚,有时候在风中站不稳,却仍旧坚持拍照,“他们揭开了许多尘封的往事,他们的家国情怀、对祖国和工作的酷爱,至今令人动容。”

  1949年9月,开国大典前夕,苏联派出了一支拍照队来到我国,协助我国拍照五颜六色纪录片。他们和中方拍照师协作,走遍大江南北,用苏联一同的电影方法再现三大战役,也记载下其时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行将于10月1日播放的纪录片《五颜六色新我国》,从这批宝贵的五颜六色资猜中,选择了五座最具特征的城市,重返故地,寻访亲历者,用生动的五颜六色印象引发70年前的回忆。

  许多人可能在电视上见过开国大典的盛况,惋惜的是,受拍照技能和拍照器件的约束,这些印象只能以黑白画面出现。现在,在纪录片《五颜六色新我国》中,观众有望看到难得一见的五颜六色画质的开国大典。这得益于上海音像材料馆上一年从俄罗斯找到的这批五颜六色纪录片材料。导演谢申照介绍,纪录片此次选取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5座城市,依据印象材料发掘新我国建立前后普通人的故事,并经过回访、探寻等方法回望前史,展示新时代面貌。

  谢申照叙说了有关开国大典的一段往事。为了记载这一重要前史时间,其时有中苏两支拍照团队一同进行拍照。我国闻名的“红墙拍照师”侯波和她老公徐肖冰也在城楼上亲历了开国大典,并用手中的照相机和拍照机记载了许多宝贵的前史瞬间。苏联拍照队的镜头中也留下了侯波等我国拍照团队的身影。70年后,徐肖冰和侯波两位白叟都已离世,他们的儿子徐建林倾情叙说了这段难忘往事。

  此外,苏联拍照队的镜头里还记载了当年在杭州西子湖畔写生的青年学生,在广州街头庆祝解放的秧歌队,大上海富贵的南京路、外滩和人山人海的小菜场……既有时代特征,又有不同城市的日子兴趣。“纪录片用五颜六色印象和温暖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新我国的奋发向上,从这些英姿勃发的身影、纯真的笑脸上,观众可以得到感动和力气。”谢申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