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不断的血战,红军已经从出发时的8万人锐减至3万人,而且武器弹药严重匮乏。反观方面,为了围剿红军,蒋介石制定了“铁桶计划”,出动几十万军队对红军进行前追后堵。
此时的情况是,云南的龙云、贵州的王家烈、四川的刘湘等一众军阀仍堵在红军的必经之路上虎视眈眈,薛岳则率领中央军如狗皮膏药一般紧追不舍,让红军进退维谷。
然而,虽然身处险地,但毛主席却依然胸有成竹,他让人传信向“云南王”龙云借了样东西,而就是这样东西,挽救了三万红军,使红军得以走出险地。
那么,毛主席跟龙云借的到底是什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文将一一道来。
四渡赤水后,中央红军虽然暂时摆脱了大军的围堵,但是危机依然没有解除。此时,摆在红军面前的路有三条:第一,南下进入广西;第二,南下进入云南;第三,经云南取道北上进入四川。
南下广西意味着战略空间将极大地被压缩,此外,广西桂系军阀白崇禧、李宗仁不仅实力强劲,而且对非常不友好。如果蒋介石和李、白对红军进行夹击,那红军的处境将变得很危险,所以这条路肯定是不行的。
而进入云南则意味着红军将被挤压至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聚集地带,进一步远离了中国心脏地带。如果沿着云南继续往西南方向走,就是中缅边境了,这是当年吴三桂追杀南明永历皇帝的路线。因此,红军队伍中对入云南一直有一种抗拒情绪,这条路也行不通。
这样一来,对于红军来说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那就是经云南北上进入四川,在四川建立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也看出了红军的意图,他一方面命令薛岳的中央军加紧追击,一方面命王家烈、龙云、刘湘等地方军阀死守,阻止红移,妄图将红军消灭的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中。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山又多又陡峭,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这些耸立的山峰会遮蔽人的视线,人走在其中很容易迷路。红军要想在陌生的大西南行军,必须要有地图做指引,否则很难走出这十万大山。
因此,在进入云南后,红军除了发动老百姓做向导带路外,还积极找群众了解路线,然后汇总所有了解到的信息,做成简易地图用来做行军参考。
然而,这种地图不仅不全面,而且在里程、地点、距离标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误差,如果一旦因为地图的错误而走错路被军追上,那后果不堪设想。
对红军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一份清晰完整的。然而,是,怎么样才能获取呢?毛主席决定,向龙云借图。这个任务落到了时任红九军军团长罗炳辉的身上。
罗炳辉出生于云南彝良,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早年加入云南军阀唐继尧的滇军,之后参加了护法战争和讨袁战争,因作战勇敢被唐继尧升任为侍从副官。
与此同时,在唐继尧侍从室担任侍从副官还有一人,此人名叫龙云,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云南王”。罗炳辉和龙云也在这段时期结下了交情。
1921年,罗炳辉因不满唐继尧的军阀作风而出走,后来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从此,罗炳辉和龙云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蒋介石想把我们往云南赶,龙云可不答应,他巴不得我们赶紧走喔,我们跟他借条路离开云南,你说他借不借呢?”
罗炳辉恍然大悟,于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他写了封信,派人到昆明交给龙云,要求“借路”。
龙云,彝族人,1984年出生于云南省恩安(今昭通市)炎山区松乐村下营盘一个地主家庭,家中排行老四,原名登云,后改名龙云。
龙云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回娘家生活,龙云跟着母亲住到了舅舅家,之后又和表弟卢汉一起被送到昭通读书。在昭通,龙云结识了武术名家马得胜,跟随他练习武艺,心中也逐渐萌生了干一番大事的想法。
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龙云当时正在宜宾做木材生意,他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果断加入了保路军,从此踏上了从军道路。
保路运动结束后,龙云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进修。从讲武堂出来后,龙云因为作战勇猛,受到云南省主席唐继尧的赏识,在部队中不断升迁,1923年,龙云被委任为第五军军长,成为云南实权派人物。
1927年,龙云和唐继尧之间爆发矛盾,他私下联合其他几个实权派人物发动政变,起兵逼唐下台,结束了唐继尧在云南14年的统治。1928年,龙云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云南省主席,从此奠定了他在云南统治的基础。
当红军来到时,云南正处于龙云的统治之下。作为继唐继尧之后的第二任云南王,龙云在云南有着绝对的权威和地位,在这个西南边陲省份,龙云就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但是,龙云并非没有自己的忧虑。中央红军进入云南,就是对他统治的一个巨大威胁。
龙云知道,红军和其他的军阀不一样,这是一支有着坚定信仰的部队,并且存在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红军在云南建立根据地,那凭借红军强大的战斗力和人民的普遍支持,将会对他“云南王”的宝座产生巨大的威胁。
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虽然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是他实际控制的地盘有限,全国各地依然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军阀,比如龙云,就是从混战中杀出来的军阀。因此,作为名义上担任国民政府最高领袖的蒋介石,和龙云这样的地方军阀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
蒋介石虽然想统一全国,但是这一些地方军阀虽然表面上听从中央政府,但实际上将自己的地盘视为禁地,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蒋介石也拿他们无可奈何。
所以,当蒋介石调动重兵围剿红军时,他心里其实还打着另外一个如意算盘,那就是趁中央红军进入西南各省的机会,加强中央军对于西南各省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让西南各路军阀与红军拼的两败俱伤,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将西南各省真正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
1935年1月,红军北渡乌江占领遵义,背后薛岳的10万中央军却没有继续追击红军,而是掉头直入贵阳。
在没有取得王家烈的同意下,薛岳擅自将贵阳警备司令换成自己的亲信,然后用中央军取代了黔军为贵阳城防军。薛岳在贵阳大肆招兵买马,拉拢收买黔军将领,由于中央军粮饷比贵州部队优厚,以致黔军成建制投向薛部。
对于薛岳的行径,王家烈是敢怒不敢言。然而,祸不单行,红军二渡赤水,击溃了黔军主力。蒋介石在这件事情上大做文章,斥责王家烈指挥不力,免去了王家烈贵州省主席职务,逼迫王家烈交出军权,并命令自己的亲信吴忠信为贵州省主席,成功吃掉了黔系地方势力。
为了抵挡红军的进攻,龙云在云南境内大肆修建碉堡工事,数量多达4000多个,几乎是不计成本。
与此同时,龙云还下达严令,严办各路抵抗红军不力的军官和官员,他不惜杀鸡儆猴,以“追剿红军不利”为由,枪毙了云南的一个县长,表明了他抵抗红军的决心。
然而,虽然龙云对红军非常害怕,但是相比于红军,他更加忌惮蒋介石的中央军。当薛岳想移兵云南时,龙云公然拒绝道:
不过蒋介石可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就在红军前脚刚进入四川,蒋介石就命薛岳带着中央尾随而来。红军和中央军同时入滇,让龙云焦头烂额,一时间难以应对。
对龙云来说,最理想就局面是在中央军赶来之前将红军消灭在云贵边界,这样既解决了心腹大患,又让蒋介石没有了入滇的借口。
但是,龙云知道,红军虽然只有三万人,但是战斗力极强,蒋介石费了那么大劲,用了将近10年时间都没有把红军扑灭,他仅凭云南一己之力就想消灭这支部队,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是放任红军在云南立足,发展根据地,也是龙云所不能容忍的。在这种情况下,将红军驱逐出境就成了最优选择。
于是,龙云命令部队对红军进行驱赶式追击,只跟在红军后面追击即可,不必拦截。但是只要红军稍停下来,滇军就会发起猛烈攻击,断绝红军留下来的念头。
其实,龙云的这样的做法并非独创,早在红军长征之初,两广军阀陈济棠、白崇禧等就这样干过。
当时蒋介石以着围剿红军为由,有意把红军压入广东,借机收拾陈济棠。陈济棠为求自保,主动派人与红军接触,表达了他不想与红军为敌的想法,并在湘粤边界划出通道,让红军通过。
同样,白崇禧、李宗仁也在追剿红军这件事情上三心二意,在追缴过程中奉行“防蒋重于防共”策略,对红军“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让开正面,占领侧翼,目的是促使红军早日离开广西。
毛主席对这些军阀心中打的小算盘当然了如指掌,所以他才让罗炳辉给龙云写信,给龙云释放明确信号,即红军只是路过云南,而不会久居云南。
然而,龙云虽有意放水,但也不敢做的明目张胆,如果因此得罪被蒋介石,被蒋介石安上一个指挥不力的罪名,那么王家烈就是前车之鉴。
如何能让红军顺利出境,但又不让蒋介石抓到把柄呢?龙云知道,红军在大西南行军,最大的困难是道路不通。于是,他选择了一个最隐蔽、也是性价比最高的办法,那就是主动给红军指路。
1935年4月27日,红军到达云南沾益。这天白天,红军正在公路上行军,突然从昆明方向飞来三架飞机,这是龙云派出来的侦察飞机。
然而,奇怪的是,这三架飞机似乎并没有认真执行侦察任务,只是绕了一圈,像是什么都没发现就走了。
飞机刚走没一会儿,从昆明方向就开出来一支车队,领头的是一辆小汽车,后面跟着两辆卡车。
侦查人员将情况报告了指挥部,周恩来果断决定,拦截这支车队,随后,他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
这场小规模战斗很快结束,红军俘虏了一名姓李的国军副官,和其余四名司机,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没有人员伤亡。
根据红军军委所发的电文显示,车上运输的是一批军用物资,包括20份和一千多包“百宝丹”(云南白药),这些物资对红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时任红军总部侦查参谋的吕黎平参与了这次战斗,他后来还写了一首《巧获地图定决策》打油诗:
“曲靖公路上,巧获两件宝。地图辨方向,白药治伤员。渡江走捷径,龙云有‘功劳。”
这起由红军最高首长亲自指挥的战斗,在红军总部历史上和中国人民总部历史上可以称为一件奇事,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被俘的李副官交代,这批地图和药品本来是要由飞机运到滇军前线的,但是由于飞行员突然生病,于是他临时接了这个任务,开车护送。
第一,当时云南有自己的航校,飞行员数量有不少,怎会是一个生病了,飞机就飞不起来了;
第二,红军已经到达沾益,龙云不可能不知道,怎么还会派人带着物资,往红军怀里钻;
第三,是,但是护送的车队里面,除了李副官一人带了枪,其他都是平民司机,就没有做任何防护。
其实,这批物资压根就是龙云自己送来的,而那名国军副官,也是我党早就打入云南的特工卢志英。整件事情都是龙云演的一出戏,目的是给红军送地图,让红军早点出境。
这件事情蒋介石则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而毛主席、周恩来等人,自然是心知肚明。
红军拿到地图后,根据地图上的标记找到了金沙江的皎平渡口,随后立即决定全军在此渡江。1935年5月1日,带着渡江先遣队赶到渡口,搜集到了7艘渡船。
整整9天9夜,3万红军就是靠着这7艘渡船在江面来回穿梭,最后全部过江。当薛岳赶到时,早已不见红军踪影,只能望江兴叹了。这就是长征路上著名地“巧渡金沙江”。
这次渡江结束了红军几个月以来左冲右突不能打破追堵的困境,并且以最小的代价摆脱了追兵,找到了北上的途径。
“巧渡金沙江”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龙云献图。毛主席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充分的利用蒋介石与云南地方实力派龙云之间的矛盾,在重兵围堵中巧妙地找到了一条脱生之路。伟人的智慧与勇气,不得不让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