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中秋香江明月夜 细味中秋时

时间: 2024-03-19 06:14:21 |   作者: 半岛体育

  本年是疫后复常首个中秋节,有酒楼担任这个的人说,订座率较去年上升五成。香港各区今晚也有大型的䌽花灯展、“夜缤纷”阛阓,市民能够热烈庆中秋。

  中秋团聚吃月饼、挂灯笼、齐赏月是节日传统,从月饼包装及食材的改变,到紮作灯笼技艺的改善,从中可了解香港普罗群众的日子变迁、社会继续健康展开。但不管社会怎么改变,我国人期望与家人团聚的传统是不变的。这个中秋节,约请各位读者与家人一同,边尝佳节美食,边看《大公报》话当年。\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陈淑莹

  五十年代,香港物资匮乏,只要在大时节操才有时机吃到重油香的食物,其时的月饼会用上猪油和鸡油来制造。一盒月饼的价钱,并非每个家庭都能担负,小市民买月饼是散买的,用蜡纸把月饼包成一筒,称为“一筒月饼”,既吸油也便利带着。

  送礼的月饼会以纸盒作包装,盒中有一张硬卡纸,并铺上玉扣纸来吸收油分。用盒作包装便不容易弄脏双手,盒上也会画上精巧的应节图画。其时有广告会标榜附送精巧铁盒作招徕,用上铁盒更高档。

  到了70年代,经济起飞,市民会互送月饼。因为一次过收到太多月饼,铁盒成为干流包装,密封的铁盒有防潮效果,能连续保鲜期,便利保藏。

  由“一筒月饼”、纸盒月饼,再到那个能够放在床下底、保藏现金首饰的月饼铁罐……月饼包装的改变,反映不同年代社会结构、日子文明的变迁。

  今天中秋佳节,除了赏月外,当然少不了要吃月饼。近来,香港科技大学一班归纳体系与规划学系的博士生,于助理教授李桂君的带领下,编造出全港第一批使用3D打印技能印制的月饼。

  这些紫薯及奶黄口味的月饼,由科大团队规划的食物打印机印制出来,而现时市面上的3D打印机只能印制肉类或朱古力等无需加工食物。团队表明,食物打印机不仅能制造新口味的月饼,亦可制造曲奇或蛋糕等甜品。

  科大这款食物打印机印制一个月饼需十分钟,估计未来可进一步缩短至五分钟左右。进程无需凭借模具创造杂乱的图画,食材及重量亦可依照每个用户的要求和养分需求度身定做。团队将为打印机注入加热功用,并已就此技能申请专利。换言之,未来新式打印机所制造的食物将无需别的加热便可食用。

  赏花灯是中秋节传统活动之一,每年安康及文明事务署都会在多区举行大型䌽灯晚会,除展出主题节庆䌽灯和光影设备外,更设有戏棚粤剧扮演及杂技扮演等,合适一家巨细参加。

  本年的中秋䌽灯展分别在、沙田公园和屯门公园进行。维园䌽灯展尖端规划,本年以“喜粤.光华”为主题,展现本地紮作师傅运用传统办法制造的“月光环绕.寻灯觅兔”䌽灯,也有由佛山师傅创造的走马灯“秋意月影耀良宵”、我国四时节气及以粤剧棚戏为主题的巨型花牌䌽灯组,现场并设有工作坊,进场人士可制造粤剧饰物和微型粤剧道具。

  赏月亦是中秋必备节目之一,香港的赏月好去处包含中山留念公园、、添马公园、西九艺术公园等。另一传统是猜灯谜,人们会在灯笼上绑上写有谜语的字条,供市民猜猜谜底。

  中秋节挂灯笼来源有不同说法,有说源于西汉时期,原本是元宵节挂起来增加喜庆,到了唐朝,唐太宗鼓舞民众在中秋节提灯笼,才变成民间风俗。

  传统灯笼归于紮作技艺之一,而紮作技艺已被列为香港非物质文明遗产。本港的紮作技艺遍及始于1940年代末,不少内地紮作师傅来港,促进了紮作职业的展开;1950至1960年代,香港紮作职业迎来最繁荣的日子,花灯紮作更广受外国游客欢迎,1960年代出口到英国、美国、瑞典和加拿大等国。

  传统灯笼亦阅历了多种改变,由开端的纸扎宫灯,到战后有金鱼、杨桃、玉兔纸扎灯笼,形状生动;还有克己的碌柚灯笼、牛奶唛灯笼,全都是香港市民团体回想。

  时至今天,许多市民仍爱买灯笼过中秋,传统手紮灯笼天然不乏助威客。中秋前夕,元朗大桥街市都会变身“灯笼街”,成为佳节“打卡”热门。

  大坑舞火龙已有百多年前史。大坑本来是一条客家村,据传于1880年,大坑曾产生瘟疫,为消灾灭瘟,乡民紮作一条龙,上面插满香枝,在中秋前后,即阴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舞动着火龙绕村,沿途点燃爆仗,之后,瘟疫公然中止。尔后,乡民每年都进行三天的舞火龙活动,以保大坑合境安全。大坑舞火龙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孔明灯又名天灯,相传是三国年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创造,原用作军事通讯,后来变成祈福之用。

  本港建筑物树立,航班又频密,放孔明灯或许损害安全及引起山火。依据《林区及市郊法令》(第96章),任何人在郊野公园或市郊不合法生火或点燃孔明灯,科罪最高可判罚款二万五千元及拘禁一年。康文署表明,依据《游乐场所规例》,在场所内放孔明灯,最高可罚款二千元及拘禁14天。

  为何香港的中秋节假日,不是在正日而是来日放假?这是因为政府考虑,大部分的中秋节庆活动也在夜晚,为了让市民在中秋当晚更好地参加风俗节日,因而将中秋节来日定为大众假日,本港部分公司也会在中秋节当天,提早让职工下班,便利回家吃饭。

  澳门与香港相同,也是安排在阴历八月十六,即中秋节来日放假;我国内地则挑选在中秋节正日;我国台湾也是在中秋节正日放假。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养变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

  中秋节来源有不同的传说。有说是源于古代帝王祭月的礼制,《礼记》上记载:“皇帝春朝日,秋夕月”,夕月便是祭月亮,早在春秋年代,帝王就已开端祭月、拜月。后来贵族官吏相继效法,再传到民间。晋代,人们开端在中秋赏月。直到唐代,便把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

  还有说中秋节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成的时节,“庄稼老练曰秋”,阴历八月农作物相继老练,农人为了庆祝丰盈,便把八月十五定为节日,八月十五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

  中秋夜,月色美,不少市民扶老携幼外出赏月,䌽灯展人潮不停,这夜香江分外热烈。1953年,大公报记者拍下一张市民在干诺道海旁赏月的相片。

  干诺道在1903年完工,一直到1950年代均为海旁路途。196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对金融商业区办公室的需求大增,所以政府再次展开大型中区填海工程,这次由上环港澳码头至金钟皇家船坞全线将海旁向北推,创造出干诺道中以北的土地,成为新年代摩天大厦群的基地,从1960至1980年代间兴修香港大会堂、天星码头、爱丁堡广场、新邮政总局、安康大厦、信德中心、买卖广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