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华文化画一场奇迹丁绍光的一生太过精彩

时间: 2024-04-20 12:58:00 |   作者: 半岛体育平台下载安卓

  世界各国的艺术家、艺术评论家...曾发表了无数对丁绍光及丁绍光艺术的高度评价,这一些内容是从数百篇评论及专著里摘选的一星半点。

  丁绍光,一名蜚声中外的中国画家,世界现代画坛最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华人艺术家之一,联合国五十周年文件表彰的29位世界当代艺术家之一。

  其艺术创作融合了东方古典主义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特色,以世界古老文明为灵感源泉,用未来和谐主义加以诠释,表现出对人类共同理想境界的追慕与神往。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是中西方艺术和谐融合的最佳典范。

  他毕生追求全新创作视野和艺术范式,弘扬和传播中华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曾在世界各国举办个展2000余次,作品收藏遍及50多个国家及地区,在世界各国1500余家画廊销售。他和他的作品在多个国家获得热烈的欢迎和巨大的反响,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许多城市、社会团体、组织曾为他颁发了“荣誉市长”、“杰出艺术家”、“丁绍光日”等荣誉和奖状。此外,丁绍光还被中外十余所高等院校聘为荣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他已然成为了中国艺术魅力的一个符号,对传播东方文化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9年10月7日,丁绍光出生在陕西省城固县。大概3岁时举家迁到北京,走进了京城的民间传统文化环境之中。11岁的他,慢慢的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些文学经典作品帮助他思考,带领他认识世界,品味人生,引导他进入了发挥想象力的世界。

  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在家人的引导下,他对绘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岁便创作了第一幅画,他用画笔蘸着油彩,用形象表达着所思所念,画中的是一个“老人”,是他梦中哭喊着的妈妈,是一个从7岁开始就成为“留守儿童”的孩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丁家大姐回忆:“绍光爱画画,那时家里穷的连纸都供不起,他竟然连被子里都画上了画。”担心他沉迷画画而考不上大学,便加以劝导。1954年,丁绍光考入北京第八高级中学,成为了雷建农(齐白石弟子)的学生,开始较为系统的学习绘画知识。

  1957年,丁绍光高中毕业,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自此开启了人生的新的一页。在这里,他是幸运的,认识了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丁绍光说:“张光宇教我兼收并蓄,全世界好的东西都应该学。”这位漫画、插图以及电影界美术领军人物深深影响了他的绘画风格及创作观。张光宇教授美术史,特别着意向学生们传授对待中国艺术的新方法,引导丁绍光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这一视觉和理论定向至今也是丁绍光作品中最迷人的地方。

  庞薰琹是30年代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决澜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在留法期间他研究过西方的艺术史和各种艺术流派,回国后又潜心于古代画论和传统的线描与装饰纹样的研究。庞薰琹是先学绘画,后学图案,并且在困难条件下坚持走了工艺美术的路。对中国人来说,他的绘画让人感到新鲜;而外国人来说,他的画中国特色很浓。当我们梳理丁绍光的艺术道路时,能够准确的看出,他对庞薰琹先生的崇敬,并非是偶然的。

  张仃在艺术思想方面,影响丁绍光至深至远。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创作者和博学多才的艺术教育家,他认为在艺术上没有门户之见,主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祝大年是中国现代工笔重彩绘画、壁画和现代陶艺的开拓者。祝大年画花,表现的是宇宙精神,他是跨越了传统画民间大俗的艺术家。在中国的陶艺史上,祝大年和他所在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都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们的坚持让人们看到在这个特定艺术领域里,还有这样一群人在孜孜不倦的坚持着,让中国特色艺术工种能够持续延续,并且愈发兴旺。

  在这些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他勤学苦练,别人一天画8个小时,腰酸背痛,他一天画12个小时,精力充沛。

  1961年,他大四,“从生活中创作”成为了他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命题。壁画《黄河》搁浅,梦飞彩云之南。丁绍光版的“南行记”,黄永玉是策划,张仃是监制,张光宇担任出资人。他带着张光宇独家赞助300元(在当时是一个教授3个月的工资),向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出发。

  云南对丁绍光的一生具备极其重大影响,西双版纳六个月的生活,在他心里种下了独钟云南的情节,这里与中原有着迥然不同的情调,原始、自然而质朴的美,深深地吸引着他,召唤着他,他在这儿找到了脱尘超俗、回归自然之地,也找到了自我的位置。西双版纳从此成为丁绍光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和起始点。

  1962年8月,23岁的丁绍光工作分配到了云南省会昆明,几经辗转,成为了云南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自此爱上了美术教育。云南艺术学院至今仍完好的保存着丁绍光 1965 年以前的两幅作品,不是国宝而是校宝。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云南的18个春秋,虽然一路坎坷,历经文革、动乱......但这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梦想中的世界总是比现实世界更能提供自上而下的欲望,凭着感觉,丁绍光振翅一飞,带着20块美金去了洛杉矶。初到之时,美国画廊的傲慢与偏见、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让他屡次碰壁,但他却一以贯之的努力,流连于各大博物馆之间,观察和研究世界现代艺术潮流,并进行自己的创作。

  他在美国出手的第一张画是一张白描,是他带到美国的全部“财产”(60张白描)的六十分之一,出售价是400美元。

  1980年冬天,丁绍光只身迁入洛杉矶“中国城”,恍然生出一种“家园”的感觉,于是《田园风光》开笔了。

  《田园风光》以1980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墙上创作的大壁画《版纳晨曦》为蓝本,《版纳晨曦》是丁绍光的告别之作,而《田园风光》是忆旧之作,亦是与美国洛杉矶的见面之作。

  截取蓝本的八分之一的画面,用蓝调子来表现西双版纳密林、田园雾雨晴岚色彩的冷暖变化,这是他第一次让颜料有了使命感,蓝色的使命让《田园风光》成为了丁绍光描绘他西双版纳之梦的一幅杰作!作品在亚洲艺术展上表现十分突出,美国艺术界开始注意到了这位“云南画派”的中国艺术家。

  “丁绍光的绘画艺术,生在中国本土,花开异国他乡。这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艺术法阵的神话与奇迹。”——卢新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经过6年漫长的准备,他决意携“西双版纳一系列追梦题材”走进画廊,重开谈判。“海鸥画廊”总裁西格尔仅给了丁绍光20分钟顺路一看的时间,但一停留,便直到天黑才离开。《和谐》《落日中的阿诗玛》《母亲和孩子》......都是抵挡不住的诱惑。

  同年5月,受西格尔之邀,丁绍光带着他的画去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艺术博览会,一炮而红,“海鸥画廊”决心斥资出版发行丁绍光的第一张“丝网印画”——《和谐》,带去的三幅作品原画当场高价出售,三张丝网印画也全被预定。

  《和谐》描绘了一位在喧闹嘈杂的拉古纳海滩中,沉寂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弹着竖琴的流孩。海风吹起女孩的头发,飘扬成一道平行线,音乐与海浪在此起彼伏中,击中了画家的心灵。在这种意外的宁静里,丁绍光想到了日月星辰,想到了人与自然,更看到了宇宙万物生灵的和谐之态。这是丁绍光到美国后,振作自己,第一次用心感受生活的动情之作,也是一段艺术新征程的开始。

  1986-1994年,西格尔成为了丁绍光作品的美国发行代理商。几年间,他的作品展累计多达500余次,丝网印发行突破5万幅大关,作品收藏已普及50个国家和地区。最贵时,原画价格可达50万美元左右,丝网印画也可从起价1800美元卖到18000美元,在一些地区甚至远不止此。

  1986-1987年,丁绍光创作进入第一个高产期,每年70张“现代重彩”创下历史的新高,《乐园》《母性》《后羿射日》《夜的飞翔》等相继而来。

  《母性》创作于1987年,丁绍光在多年动荡不安之后,倍感生活的亲切和温馨,绘出一幅在母亲怀中静静安睡的温情画面,来传达一种美好心境。这幅画作被联合国世界联合会选为1994年国际家庭年纪念版画向全球发行。

  此外,在前一年,《人权之光》也被联合国艺术和邮政委员会选中,以版画和首日封形式发行全世界。这幅画吸收了印度、埃及和非洲原始艺术的造型和神韵,承袭古代中国壁画艺术而来,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借富有弹性的线条,勾勒出黄、黑、白皮肤三位母亲的形象,她们在阳光下伸出双手,送出远飞的丹顶鹤,承接阳光和雨露的滋养。象征着追求自由与尊严乃天赋人权。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总是深远的。“画中的女性身着绚丽的蓝色衣衫托出背景强烈的红色,她的手臂伸向天空,柔美、丰润的双手放出一只白鸽,飞向希望。这象征着世界妇女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正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平等、发展、和平’的宗旨在艺术上的完美体现。”1995年,《宗教与和平》成为继《人权之光》 和《母性》 之后,他第三次为联合国世界联盟的艺术和集邮事业作出的贡献。

  正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宋俊峰所说:“丁绍光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传播艺术和文化的大师级艺术家。他将中华艺术最美的一面,协同中国文化最本质的精髓传达到了西方,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认可,并由联合国将其推广到世界各地,让世界认识了和谐中国,也让世界认识了美丽中国。”

  “商业与金钱,物欲横流的社会,消磨了我多少艺术理想,蹉跎了我多少岁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真正达到这样的境界,谈何容易!”——摘自“自画像”上的丁绍光心语

  在美国度过了30个春秋,古稀之年的丁绍光怀着一种反思的心态画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和《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幅画是丁绍光的个人自画像,讲他在美国30年像尘土一样漂泊的岁月,取名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词。“这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当然我不敢跟岳飞这样的伟大人物相比,但是他这种精神对我是个教育。”

  1998年,他应上海市人民政府邀请,为新建的上海大剧院创作巨幅作品《艺术女神》。

  这幅长7.4米,宽4.4米的巨作,以“飞天”为背景,将神话与现实结合在一起,飞天一手托着香在,一手拿着莲花,在连缀的云朵上尽情飞舞,天空罩上了一层高雅的红色帷幕,五只洁白的仙鹤向前飞去,不仅打破了画面背景的沉寂,又似乎揭示出中国的一种人文精神。画的前景是两个俊秀的中国女性,在白玉兰花的拥簇下,正向艺术女神顶礼膜拜。画成之时,丁绍光把它作为了无偿献给上海人民的一件礼物。

  2009年,丁绍光再次应邀为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院正厅设计门脸——约300平方米的大壁画。他决定用“生命之源”来表述这块土地的历史和渊源,用彩色玻璃来表现绘画的颜色。

  作品被分割成152件小幅作品,由30万块玻璃组成,被拼接成了总面积334.75平方米的巨幅作品。古老的原始森林孕育了大地,孕育了生命,如梦如幻的蓝色画卷,承载着艺术的飞跃与希冀,跃然墙面之上。每每路过,市民们总会被这美轮美奂的画面所震撼。

  人生已过80个年头,画了一辈子,丁绍光认为:在所有的艺术手法中,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当中的线结构是最重要的。

  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第一步便是线。通过线条,除了能解决结构问题,丁绍光还在线本身,看到了一种旋律感和音乐感。在他的作品中,遒劲有力的铁线描贯穿之中,不论是植物还是人物,造型多以金色或银色铁线描统一勾勒,严谨工整,繁而不杂,更多的是想表达一种生命的宁静感。

  留,意思是要留下来、留得住。线条要紧紧跟着结构,线走到哪里,都要和结构紧密结合。

  如今的丁绍光,仍一直在创作,持续在输出。在上海的这两年,他也没有一刻停歇,创作了几幅大画,其中一幅以“生生不息”为主题的创作,虽未上色,光看白描,就让我们对这件作品充满了期待!

  1993年,联合国向全球发行丁绍光作品《人权之光》限量版画,纪念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1994年,联合国向全球发行丁绍光作品《母性》限量版画,纪念国际家庭年。

  1995年,联合国向全球发行丁绍光作品《宗教与和平》限量版画。联合国邮政局向全球发行丁绍光的作品《西双版纳》和《宗教与和平》首日封以及《西双版纳》《宗教与和平》《催眠曲》《和平、平等、进步》《文化与教育》六幅作品的邮票,以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首日封和邮票在日内瓦万国宫博物馆永久珍藏。

  1997年, 第四次受邀创作《美丽的梦》 以纪念联合国人权宣言发表五十周年。由联合国世界联合会向全球发行限量丝网版画,联合国邮政总局发行首日封。两次邮票发行共计3700万套。

  2001年,再次受联合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委任创作《童年》,并向全球发行限量丝网版画为联合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义卖。(该项目始于萨尔瓦多.达利,参与的艺术大师包括马克.夏格尔、亚力山大.卡尔德、约翰.米罗、罗伯特.罗森伯格和维克尔.佛萨雷利等,丁绍光是第一个受邀参与该计划的中国艺术家)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塔菲市、旧金山莫尔布瑞市分别将7月30日、5月14日命名为“丁绍光日”。

  丁绍光先后在整个世界举办过超过2000次个人画展,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家画廊销售过他的作品。

  20世纪90年代,丁绍光限量版画在全球共计发行了109种,包括丝网版、石版和宣版,全球销售量共计约5万张。价格从最初的1800美金到后来最高的2万美金不等。

  1992年3月,佳士得香港“中国19-20世纪绘画拍卖会”,丁绍光作品《白夜》以220万港币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画家海外拍卖最高记录。

  1997年4月20日,中国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丁绍光作品《西双版纳》以396万人民币成交,再次刷新中国在世画家拍卖的最高记录。

  从1986年到1994年,不到10年的时间,丁绍光的画价涨了1000倍。

  1979年,受中国政府委任,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美丽、神奇、富饶的西双版纳》。

  1992年,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任创作《摇篮曲》,并向全球发行限量版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义卖。

  1995年,受联合国委任,为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创作《宗教与和平》。

  1998年 受联合国政府委托,为纪念联合国人权宣言发表五十周年创作《美丽的梦》。

  2001年 受联合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委任创作《童年》,并向全球发行限量版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义卖。

  1997年,受中国政府委任,为纪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创作《腾飞》。

  1999年 受“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之邀,创作主题巨作《人与自然》。

  2009年,应上海市政府之邀,为上海文化广场创作大型玻璃壁画《生命之源》。

  注:以上内容均为“十里玉见”版权内容,如需转载或有其他商务咨询,可联系我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